第221章 诸葛亮运筹帷幄

《三国:克复中原》全本免费阅读

黄祖令下,诸多江东兵士纷纷高声呼喝,高喊“江夏督”之名。

甘宁听着声声入耳,手中双戟紧握,心头涌现一丝畅快。

水上行舟多年,或为水上贼寇,或作他人刀兵,到今日,算是真正立足于江夏了。

甘宁双戟交合,对着黄祖屈身一拜。

“黄公知遇之恩,甘宁定舍身相报!”

黄祖出手搀起甘宁,笑着回道:“这不过是兴霸浴血拼杀应得的,不必多礼。”

话锋一转,黄祖又笑道:“若真要谢,日后有机会,可谢诸葛子谦当日的举荐之恩。”

“黄公所言甚是,待此间战事了结,甘宁再前去登门致谢!”

“哈哈哈,兴霸倒真是个急性子。”黄祖笑看泽面,望着四散而去的江东水军,“江东水军此番受挫,短时间内,想必不敢造次,不过柴桑未破,尚不是松懈之时。”

甘宁拱手,“黄公,此前突击来援,恐有误先生部署,甘宁还是速回赣水驻守为上。”

“好,辛苦兴霸速回,此间乱局,我自收拾。”黄祖一拍甘宁肩膀,心情说不出的愉悦。

甘宁回了自己的船,再度朝赣水而去,江东军既然撤了,那清理战场的收获,便留给黄祖了。

或许,可以弥补一些损失。guwo.org 风云小说网

陆上,黄忠与刘磐自接到诸葛亮提醒,当即派出骑兵,北向突进开道,直逼柴桑。

其后步军也铆足了劲儿北上。

罗褚残军自建昌撤后,便于海昏合兵死守。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黄忠与刘磐根本没有图谋海昏的意思,而是直接北上。

他虽不知黄忠刘磐欲以何为,但太史将军也在北面,罗褚不由奇怪了。

难道是黄祖开始合围柴桑了?所以黄忠刘磐赶着支援?

罗褚越想越不对劲,直到见到两军步军也径直向北,罗褚有些坐不住了。

北面柴桑,定有大事!

罗褚思虑再三,还是率两部近千骑兵主动出城,追击黄忠与刘磐的步军。

骑兵灵活,进可攻,退可走,若能截断两军辎重,或可抵消建昌失守之过责。

罗褚一路追击,一直追到了历陵附近的牛子岭,一路追进去,终于追到了辎重队。

山谷之中停留着数十架车,只不过押送之人早就逃之夭夭了。

罗褚大喜,当即下令:“速速将这些粮草辎重烧毁!”

兵士们当即行动,引火焚烧,只不过火一点,便轰地扩散开来。

这哪是什么粮草,这里面藏着引火之物呀。

“不好,中计矣!”罗褚大惊。

“哈哈哈!先生所料果真不差,只需以辎重相诱,贪得无厌的鼠辈定然出洞!”

刘虎立于岭上,对着山谷之中的小股骑兵嘲笑道。

罗褚抬头望去,一拍大腿。

“悔不该听太史将军之言,死守海昏,今我若死,海昏失矣!”

“放箭!”

刘虎一声令下,数百道火矢齐齐射入谷中,将那些未引燃的东西也纷纷引燃。

“随我撤!”罗褚下令。

然骑兵还未出谷,后方窄道上竟出现一横木墙,生生将谷道截断。

木墙之高,几乎与马平齐,断不能过。

罗褚骑兵刚一接近,木墙之后便万箭齐发,一时间兵士中箭惨叫,战马混乱嘶鸣。

刘虎望着谷中被炙烤的罗褚军,心头一热。

“诸葛先生未出南昌,却布此诱敌之计,真如传说中的决胜千里。”

再看那牢牢堵住回路的偏厢车,听叔父说,这种新式器械,也是采购自诸葛家族的。

岭下浓烟充斥,久久不散,刘虎生生等了两个时辰,才等谷中火势散去。

而下方,早已没有活着的人。

刘虎下令一边打扫战场,一边命人扑灭残余之火。

这也是诸葛先生特意交待的,说什么适可而止,勿伤天和。

牛子岭一战,射杀罗褚,全歼其军,且令海昏城群龙无首。

不过接下来刘虎并未前去攻取海昏,而是根据诸葛亮建议,继续驻守牛子岭,以防历陵之敌。

历陵距柴桑太近,城中情况不清,若柴桑之战开启,历陵是未知隐患。

相比而言,海昏残存的那一两千兵力,且无统兵之将的情况下,已失去威胁。

北面。

柴桑县北抵江水,东面庐山,西面也是茫茫群山。

一道宽阔谷地自柴桑通向南面的历陵和海昏二县,那牛子岭,可算谷中一关。

黄忠与刘磐两军抵达柴桑之后,当即骑哨四散,查探四方情况。

同时作出部署,黄忠军攻南门,所以在南面建营,而刘磐军则在柴桑东北面的雅雀山下驻扎。

若江东军从彭蠡泽登岸回师柴桑,必经此地。

而若从北面江水登岸,不仅需要绕很远的水路,而且是逆流。

黄忠刘磐分工明确,就等攻城辎重到位。

太史慈率先撤出对黄祖的围猎,原路返回,等到登岸之时,已经是天黑。

辛苦一天,结果是一无所获,不仅身体疲惫不堪,士气也十分低落。

当初

说诛杀黄祖的心气有多高,现在的失落就有多大。

太史慈下令,各部相互帮持,登陆之后就地休整一個时辰。

夜色中,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送来柴桑军报。

“太史将军,黄忠军已兵临城下,恐怕不日就要攻城。”

太史慈浓眉一蹙,果然,越担心什么,什么就会发生。

他弃南部各县于不顾,冒险北上,乃是一步险棋。

而如今,险棋未有收获,风险却紧随而至了,黄忠还是能抓机会,这就杀到柴桑城下了。

按这路程来算,得是他们出兵不久,黄忠就直接引兵北上了。

“这老东西,每每都如此迅速,果决,与年龄没有半点相符的。”太史慈评价一句,望向信使。

“柴桑周遭,可还有其他兵马?”

“黄忠已封锁四门,属下也是好不容易才突围而出的,外面哨探,多数被拔除了。”

太史慈一阵警觉,黄忠既然来了,那刘磐,多半也在了。

否则单凭黄忠,此举过于冒险了。

“将军,我等是否速速赶回柴桑?”部属问。

“照令行事,休整一个时辰。”太史慈随口回道。

紧接着,他又从渡口调配数名骑哨,沿途探查。

太史慈怀疑刘磐也在此处,而且刻意不示人,等的就是自己。

与刘磐周旋了数年,太史慈不说有多了解刘磐,但对他的用兵习惯,却了然于心。

“取柴桑舆图来。”

一封舆图送至太史慈手中,借助火光,太史慈细心查看。

“此处回柴桑,有两处险地,一为雅雀山,二为马宿岭,一会你二人各率一军,从这两地回柴桑,途中若是遇敌,不可恋战,速回柴桑,我于后方策应。”

两名部属点点头,其中一人还是发问,“将军,你怀疑此二地有伏兵?”

“不可不防,若有伏兵,敌以逸待劳,于我不利,然柴桑危在旦夕,不可不防。”

太史慈说罢,转身走到水畔,轻叹一声,宛若千钧重担,稍稍轻了一些。

又不想让部属们看到自己这样。

渡口以西,雅雀山后。

刘磐面向东南,背靠一颗粗壮大树,以躲避夜间寒风,因为已经收到太史慈登岸的消息,他连营火都没有生,只能在夜风中瑟瑟发抖。

明日就是与黄忠约定的攻城之日,柴桑兵力不足,今夜定然不能让太史慈从这过去。

黑暗中,一人摸近。

“将军,太史慈登陆后,停在了渡口。”

黑暗中,刘磐眸光闪动,开始揣测他的老对手会如何应对。

“将军,若他们不走此道,该怎么办?”

刘磐也想,是呀,该怎么办?

要不,趁着太史慈军没有休整好,主动出击?

刘磐很快否则了这个想法,渡口并非一处,若是纠缠进去,反倒容易让敌军走脱,逃回柴桑。

上上之计,还是采取守势,借助地形以逸待劳的方式,阻截敌军。

“马宿岭那边,让骑哨再向前些探查,若太史慈从那过,我率骑兵追击,也来得及。”

刘磐忍住了主动出击,又下一令,随后裹了裹身子,尽量缩得紧些,来抵御寒风。

一个时辰,很快便过,三千大军挤满了整个渡口,其间闪烁着无数火光,太史慈终是下令赶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