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庆祝晚宴

建国半个世纪这种大事,又正好赶上千禧年前夕,自然不可能简单阅个兵就结束了。

群众庆祝活动在持续一小时的官方环节之后并不会马上结束,而是还有可以真正玩起来的部分。

尤其是解除戒严之后,原本被关在家里,或者之前负责现场表演而无法脱身的人民群众也可以一并参与进来。

很多方队中有一些名人代表,比如知名的运动员、演员、艺术家之类。

对于这个娱乐手段相对匮乏、没有网络更没有短视频直播年代的老百姓来说,这些人都还是比较有神秘感的。

能接触到真人属于相当罕见的机会。

肯定不能随便放跑。

不过,这是属于真正的“大家乐”。

大多数能上观礼台的人,各自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小秦,你刚才说绝对能卖爆的那个,是怎么回事?”

一辆媒体采访车里面,刘建设把器材包放到后备箱里,然后钻进驾驶位,一边发动车子一边向旁边副驾驶上正摆弄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秦成邦问道。

照理来说,像他们俩这一個副总编一个副主编出来办事,肯定得另配个司机,但国庆典礼的每一张通行证哪怕是不能进内场的,都很难搞,就只能自己上了。

“还记得咱们当年去香洲航展那次么?”aosu.org 流星小说网

秦成邦紧盯着电脑屏幕,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显然是已经开始写稿了:

“那次的消息之所以能爆火,除了您提前预测到航展上会有新机型之外,还有个重点,就是直接公开展示了民间一直在猜测的涡喷14发动机,而且通过飞行表演证明了展板上的性能参数是可靠的,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关注航空,或者至少对航空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个巨大的鼓舞。”

在这个年头,多数人只能通过广播电视和传统纸媒获取信息,而这两类渠道无论是信息量还是时效性都相当不乐观。

像是“xx飞机到底用了xx发动机”这种事情,放在20年后都能让不同的派系的网友争论很多年,搁在90年代就更别提了。

尤其是歼8,从涡喷7用到涡喷14,一路换了3个大型号七八个子型号,再加上很多媒体胡乱配图的传统艺能,外人其实根本就不可能争出个一二三来。

偏偏在90年代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歼8又都是华夏军迷为数不多能够关注和讨论的东西之一,根本没有新的小甜甜可以取代,妥妥属于顶流。

所以,当年航展上面,官方直接下场实锤涡喷14的量产和服役,影响力绝对拉满。

“嗯……”

刘建设如今已经放弃解释“我当年完全是猜的”这件事了,只是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刚才我发现,今天那个国产新一代歼击机编队里面,最外面的两架飞机,用了我过去从来没见过……其实都没听说过的新发动机。”

秦成邦本来还想详细解释一下,但这功夫的专业相机都是用胶卷的,在冲洗出来之前没办法直接看出照的是什么。

“这不能算官方确认吧?”

刘建设给车子打着火,麻利地挂上倒挡准备走人:

“我记得那次可是专门把发动机展示出来,还写了一块大牌子。”

“当然不能,但就是因为不能,才有我们的发挥空间。”

秦成邦如今在业务方面想显然已经娴熟了很多,再结合他对读者群体心理的拿捏,以及少许专业性,也是活该他的杂志能火起来:

“我晚上下班之前把关于这台发动机的稿子写好,回去之后让印刷厂那边加个班,最好明天就能把分析文章见报。”

“重点不是应该放在杂志那边?”

对于刘建设来说,报纸版面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他这边的绝大多数收入都在专刊杂志上。

“我这就是在给杂志做预热。”

秦成邦思路如同泉涌,说话这会功夫,就已经输入差不多半页内容了:

“咱的报纸是黑白的,版面也有限,只能放上去一两张模糊不清的照片,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等明天的分析文章一发,保准所有感兴趣的人都想看后续,再在文章最后给咱们的杂志打个广告……嘿,您就准备好加印吧,没准还能再发一期增刊……”

因为他们的杂志是画册性质,因此采用了这个年代还不太常见的铜版纸进行高清印刷,售价高达每本20元,属于买之前需要咬咬牙的水平,除了部分发烧友,大多数人都是跳着买,或者多人合购的。

所以需要提前拉高用户期待——

这个思路,哪怕放在互联网时代都不算落后,直接就给刘建设听呆住了。

但后者有一个好,虽然不太懂业务,但基本不会胡乱插手工作,直接对秦成邦的想法照单全收。

不过,趁着车子在停车场出口排队的功夫,他还是抬头看了一眼秦成邦的电脑屏幕。

发现竟然已经写到对新发动机性能的估计了。

“你不是说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怎么写的这么详细?”

谈到这个话题,秦成邦总算舍得稍稍抬起头来,同时露出一个笑容:

“我确实没听说过,但是可以猜啊。”

“您想,既然装机对象是歼11,也就是国产的苏27,那合理分析,发动机的性能应该也是对标AL31F的。”

“再推测一下,既然十一号工程已经引进了苏27的生产线,那有没有可能,AL31F的技术也在引进项目当中,只不过一直没有公开?”

“所以,我合理推测,这个型号的应该是在AL31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性能应该会更好一点,接近AL31F改进型的水平……”

……

此时的常浩南还不知道,自己的涡扇10,已经在欧亚两大洲被分析出了两个完全不同,但又都十分离谱的技术来源。

对于他来说,阅兵式只是国庆这天的第一项活动而已。

按照惯例,下午会是一些拜访活动,但好在航空动力集团是个成立才仨月的新生儿,没什么退了休的老领导,所以这项可以忽略。

但下午庆祝晚宴,以及随后的晚间文艺汇演,他还是得出席的。

只不过,这两项活动,门槛要比阅兵观礼高得多。

像周莉还有常援朝肯定是没办法参加。

只不过,对于老两口来说,能在有生之年亲自到京城看一次阅兵,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二人甚至没让常浩南把他们送回去。

于是后者就这样,跟很多从外地来京的嘉宾一起,被统一送到了大会堂休息。

午餐后,因为常浩南并没有午睡的习惯,因此就在休息厅周围溜达,顺便消消食。

但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来自身后的声音。

“常总?”

他回过头,看到一个估摸着五十多岁,但头发已经半白的中年男人。

脸有点熟悉,但一时间又反应不过来在哪见过。

只好低头瞟了一眼对方挂着的身份牌。

“哦……林总,好久不见……”

林青,华夏船舶重工集团701所的型号总师。

二人曾经在96年香洲航展上有过一面之缘,后者当时正在为了新一代国产护卫舰的选型方案而发愁,正好看到常浩南他们带过去参展的涡喷14,就希望航空工业系统能在其基础上研发一种国产化率足够高的轻型船用燃气轮机。

也就是后来阎忠诚牵头负责的QC130。

不过,因为常浩南并没有参与航改燃项目,所以在那之后,俩人就没再直接见过面。

这才过了三年功夫,林青看着却像是老了十岁,显然工作压力不小。

常浩南转过身,跟对方握了握手。

“你们今天,这是把看家的东西都给拿出来了啊……”

他说着加快步伐,走到了常浩南旁边。

他说的自然也是国产三代机的事情。

陆军有了新型主战坦克,空军有了新型战斗机,而海军……

海军接装了一批新的两栖步兵战车。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也不算看家的东西……”

常浩南笑着摇了摇头:

“都是两三年前的老项目了,真正的家底还是不能随便往外抖落……”

这话还真不是他凡尔赛。

因为经过改进的歼11B,以及可以说脱胎换骨的新歼10进展都很顺利,很快就能开始密集测试。

实际上,常浩南非常期待。

这次歼10略显突然的公开亮相,估计会让所有人都觉得空军马上就要,甚至已经装备了这个型号。

尤其是国外那些做开源情报分析的机构。

而等他们把现在这个原始形态的歼10分析明白……

估计改进版本也就该亮相了。

不知道那时候他们的心态会有多么炸裂。

而林青则直接语塞——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海军装备这块,“新锐”战舰还是94年服役的052……

结果在人家航空工业系统嘴里,两三年前的就已经是老项目了?

做个人吧!

于是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说起来,常总,我听说你们接了沪东厂那边的一个大项目?”

这个突然转移的话题让常浩南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对方说的是火炬集团那边的事情:

“对,沪东厂想要跟法国人合作,造液化天然气船,有一些技术细节委托我们来解决。”

“那还真巧。”

林青故作惊讶地说道:

“您还记着咱上次见面那时候,我跟您说过的新型护卫舰吧?”

常浩南点点头。

这事怎么可能忘了。

大名鼎鼎的054。

而且还是上一世因为技术和成本原因被放弃的054原案。

用全燃动力和3K95垂发(海基道尔)的那种。

稍作铺垫之后,林青图穷匕见:

“今年六月份,首舰也已经在沪东厂开始铺设龙骨了,我下半年应该都会驻厂工作,您要是什么时候去沪东那边,也可以抽空去看一眼,毕竟那上面用的燃机,还是您一手促成研发的。”

常浩南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了一眼林青。

他本来准备说自己可能不会亲自负责LNG那边的事情。

但转念一想,就算不会亲自负责,火炬集团和沪东厂的合作,往大了说也是航空动力集团和船舶工业集团的第一次合作。

肯定还是要去的。

所以还是点了点头。

况且,请自己去看船恐怕不会是主要目的。

估计是有什么合作要谈。

实际上,他猜的没错。

从当年第一次看见常浩南的时候,林青就认准了这个年轻人能耐不一般。

那时候他甚至也想过,等对方毕业的时候,要不要给挖到船舶工业系统来。

他的想法也很简单——虽然常浩南上的是京航,但从来没人规定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一定要搞航空,到时候把待遇开的高一点,再许诺一些其它好处,弄个刚毕业的博士过来应该不难。

结果事实证明,他这个“不一般”的估计还是太保守了。

人家博士一年级就已经在隔壁干上了型号总师和二级国企的负责人。

而等到毕业的时候,都已经成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了。

这还怎么挖?

只能想办法旁敲侧击,搞项目合作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